吸(xi)煙有害(hai)健康。本站含有煙草內容,18歲以下人(ren)士請勿光顧。
2020/12/04找尋“數字”秘密的(de)人
吳春華?? (思想政治工作部)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女人。光潔的額頭,一頭快要齊臀的烏黑的直發輕輕地攏在腦后,時常一襲純棉的裝束。時代的潮流似乎與她只是擦肩而過的不相干。從認識她,到走近她,她一直那樣安靜,不疾不徐。
摘下很多層“圈圈”的鏡架,戴上特制的高倍數隱形眼鏡。先天性高度近視的鄧亞莉每一次在察看了大量數據以后,都會換一下自己的“裝備”,開始新一天的工作。
“人會因為情緒變來變去,需要你去照顧,而數字不會,它是多少就是多少,在它該在的位置,等著你去找尋屬于它們的規律!”大專學計算機、本科學數學的鄧亞莉,說起在記者眼里算是比較枯燥的統計工作,她竟然帶著些許文藝女孩的俏皮。
每個月將公司各單位、各部門的數據,按一定的規范和要求進行統計匯總,報給省信息委、統計局、國務院國資委等上級部門。這就是她周而復始的統計工作。1998年參加工作的鄧亞莉,在2004年公司籌備之初便進入了綜合計劃部,在數字堆里一呆又是十余年。
其實,統計工作并非真如她描述的那般簡單。公司聯合重組的2005年,下屬各卷煙廠一直接受當地統計局的指導和管理,因此,各地統計局對各單位的數據有相應的要求、有自身特點,數據統計口徑的統一成為規范全公司統計工作的“攔路虎”。鄧亞莉清楚地記得那些年的艱難。
公司成立的前幾年,為了解決這個難題,綜合計劃部邊摸索、邊改進。通過指標口徑培訓,她和各單位統計人員坐在一起討論,逐步達成了共識。每年年底,每個單位派出一名統計人員對統計報表、原始記錄、臺賬等進行交叉檢查,提出某一個數據的口徑,就此完善。反復實操多年下來,現在各項數據基本形成一致的口徑,許多做法走在了行業前列,同一項指標出現不同數據的現象已經不再發生。
2007年,統計應用項目系統(1號工程的一次升級)的投入使用,推動了公司統計工作的信息化發展。隨著行業統計信息化工作的不斷推進,“兩打三掃”對產品從生產到出售的全過程數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1年,鄧亞莉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進行物流工程專業的研究生深造,她的目標就是要更好適應行業的發展,找尋“數字”背后的秘密。
國家局每天都要抽取一定量的數據,而這些數據沿著單向的路徑進行統計,幾點幾分幾秒都有清晰的痕跡顯示,某環節一旦出現差錯,任何人都無法掩示和修改,嚴重時涉及單位和個人的經濟考核。天天與數據對話并沒有讓她覺得枯燥,但并不表示沒有壓力,只是她更習慣于自我調節一顆平常心。
“在數據的世界,那些數字出錯了,它們不會說話,全憑統計員的一份責任心。”她的口吻帶著對數字的憐惜,讓人為之感動。有一次,她發現某單位的煤耗1~9月是1500公斤,臨近的一個月報來的1~10月的數據是1800公斤,晃一眼,似乎沒什么問題,但再仔細琢磨一下,卻發現了人為的隱藏在背后的大問題。
從事統計工作十年來,關于數字的秘密舉不勝舉,憑著細心和認真,她在一堆堆數字中及時發現問題,追究查實背后的原因,解決問題。這種工作態度得到了與她打交道的上下鏈的認可。一份信任比什么都可貴地激勵著她的成長。
“日報復雜程度不是很高,但對及時性、準確性的要求高;月報在時間上相對會寬裕些,但比較復雜。基層各級統計員承載的工作壓力非常大。”雖然鄧亞莉連續多年得到國務院國資委的表彰,但她覺得她做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不足掛齒的。
對于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鄧亞莉表現得十分知足:“與數字打一輩子交道,也不失為一樁浪漫的事!”
俄國著名戲劇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演員的自我修養》中有一句經典的話:“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在貴州中煙成立以來的十年間,在我們身邊活躍許多和鄧亞莉一樣的人,他們甘愿扮演好一個個“小角色”,用執著、堅毅、隱忍書寫著自己平凡的職業生涯。
2020/11/10女(nv)職工的兩個角(jiao)色(se)
譚瑾瓊周???? 劉???琳?? (貴陽卷煙廠)
她,在打葉車間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一路默默地走來,在工廠的不斷變革中從未停止前進的腳步。她,就是打葉車間綜合組組長——湯敬。她不僅是廠級的優秀共產黨員,還是先進女職工,更是貴州省十佳“慈母”的代表。
同事眼中的“全能手”
“湯敬,你安排一下……”
“湯姐,你的電話……”
“湯姐,這個月……”
每當踏上打葉車間三樓的樓梯,總能聽到諸如此類的“呼喚”聲。別看她只是一個基層車間班組的小領導,她可是車間的“磨心”,管轄著車間綜合組大大小小的事務。對內要“承上啟下”,對外要“上傳下達”,車間缺了她可不行,就連車間的領導也笑著說:“要是我哪天來上班沒看到湯敬,我這一整天心里都不踏實。”雖然只是一句玩笑話,但凸顯了湯敬的重要性。
——“湯姐雖然是我們的領導,在工作上對我們非常嚴厲,但是私底下她卻是我們心中的‘知心姐姐’,我們有任何事,無論是工作上還是生活上,都喜歡跟她聊一聊,她也會很熱心的幫我們想辦法,給我們提建議。”
——“湯姐很細心,能看出我們的心理變化、情緒波動,她的‘火眼金睛’常常發揮作用,總是主動的關心我們,安慰我們,但并不會“八卦”我們,讓我們真正感受到了溫暖。”
湯敬顧全大局,團結協作,勤奮努力,任勞任怨,公道正派,一絲不茍,始終以滿腔的熱情和高度的責任感對待工作。大家都知道,綜合管理是一項特別繁瑣的工作,再加上車間綜合組都是“娘子軍”,難免會有一些斤斤計較,在工作的分配上,為做到“一碗水端平”,湯敬經常回家之后還在考慮誰做這個工作比較合適,該怎么分配工作才能夠做到相對公平……同時,她要求組員不僅要做自己的工作,還需要會做組內其他人的工作,這樣如果有人有事不在單位,也不至于耽誤工作。
另一方面,湯敬為適應不斷變革的管理體制,不讓自己在實際工作中落后,她一直不斷利用業余時間為自己充電,不僅學習管理知識,還加強對統計方面知識的學習,豐富自己的知識面,增強自己的競爭能力。她還積極參加科內組織的各種相關業務知識、管理知識等方面的培訓,在提升自身價值的同時,優化了自己的管理模式,使自己的管理更具人性化。她常對大家說,要熱愛自己的工作崗位,熱愛本職工作,用一種恭敬嚴肅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工作。
近幾年,每到車間生產機模煙的時候,由于人手不足,湯敬總是率先加入到生產中,撿雜物、撕煙餅,不怕苦不怕累,干得不亦樂乎。看著她工作的那股勁,在場的人都覺得干勁十足。
女兒心中的“慈母”
湯敬不僅有干練的作風,古道熱腸,生活中的她還是位稱職的好媽媽。 她常說:為人父母,要與孩子共同成長,這種成長,要用心去感悟,用心去體驗生命的樂趣和活力。
她認為,無論是長輩還是父母親,都要把對下一代的愛建立在科學和理性的基礎上,把對子女的愛與培養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及其科學文化知識教育結合起來,講究方法、技巧。當然,嚴格要求要建立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做孩子成長的“精神關懷者”,多親近他們,了解他們的想法。
十七八歲的年紀正是青春綻放的時候,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無論是在學習上、生活上、以及與人的相處上都會有一定的困惑,發生問題了不知道如何處理。她的女兒,正處在這個年齡段。
記得有一次,女兒周末回家告訴媽媽寢室發生了一些小摩擦,室友之間就是因為一個同學有優越感、說話比較直爽,不顧及別人的感受,言語間傷害了另一個同學,同學也認為總是針對自己,爭吵了起來。聽到女兒的訴說,湯敬第一反應不是直接告訴女兒該怎么做,而是先聽聽女兒的意見,是怎么想的?女兒說:“我覺得這樣不好,大家都是同學,無論來自哪里,個人相貌、家庭背景如何,能聚在一起學習就不容易,同學之間應該友好相處,站在別人的立場考慮,不輕易傷害別人”。聽到女兒的這番話她很欣慰,認為女兒長大了,有了判斷能力。她告訴女兒,今后,盡量多與父母、老師、同學溝通,遇事一定要告知父母,共同尋求解決的辦法。
和女兒的學習成績相比,湯敬更看重的是孩子的身心健康。記得女兒高二分文理科,女兒選擇理科,原就讀的班級被解散重新分班,進入新班級。由于對新環境的不適應,女兒幾次考試成績不太理想,回家之后邊哭邊說自己不想讀書了,太累。聽到這話后,湯敬的心頓時涼了半截。在平復自己的心情之后,并沒有責怪孩子,而是先問清楚不想繼續讀書的原因。經過一番溝通,她立刻明白,女兒是因為自己的成績落差太大,與父母、老師、同學的交流溝通不暢,導致壓力很大,從而產生了厭學的情緒。知道了原因,就好“對癥下藥”了,她安慰了女兒,并盡量平復女兒的心情,待她平靜之后,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首先,高二是你的轉折期,同學都不愿意被分到其他班,但是學校有考慮,進入新環境就要盡快地調整自己,適應新的學習、生活環境;與同學友好相處,心態很重要,一定要重新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否則只能被自己打敗,要主動的去學習、去問,和老師溝通、同學交流,把不懂的地方弄懂;其次,學習是個積累的過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想考出理想的成績必須注重日常的積累;最后,媽媽希望你能在今后的學習中和同學互勉共進。”女兒聽了媽媽的一番話,情緒逐漸平復,重新對自己有了新的認識,并表示今后一定會認真努力的學習。在她的引導下,女兒重拾了信心,成績有了一定的進步。
“我們是父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有時候我們需要做的,只是為沖突提供一個解決的方案:可以出去散散心,或者大家各自安靜一會兒,又或者大家一起吃點東西等等。這些沖突都是孩子成長階段所需要的,我們可以持續保持關注,但讓孩子來主導,自己解決剩下的問題……”湯敬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