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和問題
DNS(域名系統)是互聯網的基礎服務之一,負責將人類可讀的域名轉換為機器可讀的IP地址。盡管DNS在互聯網的運行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但它存在一些缺點,這些缺點促使了HTTPDNS的出現和使用。
DNS的缺點
- 域名緩存問題:DNS緩存可能導致訪問過時或錯誤的信息,因為本地DNS服務器可能會緩存過時的解析結果,導致無法及時反映域名指向的實際變化。
- 域名轉發問題:一些小運營商可能將DNS解析請求轉發給其他運營商,這可能導致解析結果不準確,從而影響訪問速度和用戶體驗。
- 域名更新問題:DNS記錄的更新可能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在全球范圍內生效,這對于需要快速響應的應用場景(如雙機房部署的容災切換)來說是一個嚴重的缺點。
- 解析延遲問題:傳統的DNS解析過程可能需要遍歷多個DNS服務器才能獲得最終結果,這增加了解析延遲,對用戶體驗有負面影響。
- DNS劫持問題:由于DNS請求通常不受加密保護,因此容易受到中間人攻擊,這可能導致DNS劫持,將用戶引導至惡意網站。
使用HTTPDNS的原因
- 防止域名劫持:HTTPDNS通過HTTP協議直接向DNS服務器發起請求,繞過了本地DNS服務器,從而降低了被劫持的風險。
- 降低平均訪問延遲:HTTPDNS可以減少傳統DNS解析過程中的冗余步驟,通過一次HTTP請求直接獲取解析結果,從而降低了解析延遲。
- 提高解析精度:由于HTTPDNS服務器可以直接獲取用戶的真實IP地址,它可以進行更精準的全局負載均衡和調度。
- 降低用戶連接失敗率:HTTPDNS可以根據歷史訪問數據優化服務器排序,從而提高用戶連接的成功率。
- 解決跨網問題:HTTPDNS可以避免因LocalDNS出口NAT導致的跨運營商訪問問題,確保用戶訪問的正確性和速度。
總結:它通過繞過傳統DNS的一些限制,解決了DNS劫持、緩存過時、解析延遲等問題。
應用場景-雙機房部署的容災切換
以下是一個基于HTTPDNS的雙機房分流策略的例子:
假設有兩個機房,分別為機房A和機房B。我們的目標是將用戶請求根據一定的規則分配到不同的機房進行處理。
- 首先,我們需要在兩個機房中分別部署HTTPDNS服務。這些服務可以由云服務提供商提供。
- 接下來,我們需要配置HTTPDNS服務的分流規則。這可以通過設置權重來實現。例如,我們可以將機房A的權重設置為70%,機房B的權重設置為30%。這意味著大約70%的用戶請求將被路由到機房A,而剩余的30%將被路由到機房B。
- 當用戶發起一個域名解析請求時,HTTPDNS服務會根據配置的分流規則選擇一個合適的機房來處理該請求。(例如:發送httpdns請求時帶上手機設備Id,分流規則根據手機設備Id取模,如果取100模,值在0-70則返回A機房的Ip,值在70-100則返回B機房的Ip)
- 如果某個機房出現故障或負載過高,我們可以動態調整分流規則,將更多的流量引導到健康的機房。例如,如果機房A出現故障,我們可以將機房B的權重提高到100%,以確保所有請求都能被正確處理。
- 最后,我們需要監控各個機房的性能指標,如響應時間、錯誤率等,并根據監控數據進行優化。如果發現某個機房的性能較差,可以考慮增加資源、優化代碼或調整分流規則來提高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