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正進入“第五范式時代”!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科學研究變得越來越自動化、智能化,極大地實現了質效提升。作為我國科研創新的主陣地,各大高校積極推進科研項目與新興技術融合,助力中國科技創新跑出“加速度”。
在清華大學的某處重點實驗室,某科研團隊依托一站式科研實訓平臺——天翼云息壤-科研助手對計算需求高的科研場景進行快速搭建,實現對算力的高速、便捷調用,從而加速研究成果落地,為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奠定了重要基礎。
如何疏通科研算力“堵點”?
清華大學是我國科研實力最頂尖的高等學府之一。從60多年前服務于“兩彈一星”、研究核反應堆等國家重大需求,到當下“卡脖子”問題的基礎理論和核心技術攻關,清華大學始終秉持“頂天、立地、樹人”的科研宗旨,努力攀登科研的“非常之觀”,推動我國科技事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隨著人工智能時代來臨,應用智算工具正成為清華大學加快科學研究產出的有益手段。在光學成像技術領域,學校某科研團隊正利用大模型對生命科學顯微數據圖像及天文觀測數據圖像進行訓練。然而,隨著數據采集訓推的不斷深入,傳統IT架構的局限性日益凸顯,科研團隊也面臨著算力資源有限、訓推性能制約等挑戰。如何讓算力運用更靈活、讓數據訓推更高效,成為科研團隊亟需解決的問題。
天翼云基于息壤-科研助手,為清華大學科研團隊打造了高效易用、安全穩定的一站式科研實訓平臺,滿足生命科學和天文觀測等學科領域對高性能算力和大規模數據訓推的需求,大大加速了科研成果轉化進程。
息壤-科研助手筑基
清華大學科研工作實現提質增效
在算力供給方面,息壤-科研助手為清華大學科研團隊提供了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算算力等算力資源,可有效滿足項目需求。息壤-科研助手的智能調度策略,能夠確保每位科研人員基于最優算力方案開展研究任務。此外,息壤-科研助手按需卡時計費的服務模式,還能進一步節約科研團隊的使用成本。
在科研環境搭建方面,息壤-科研助手預置多種實驗環境框架并保存自定義鏡像和共享功能,清華大學科研團隊可根據實際情況,快速添加所需的模型開發框架和IDE開發工具,有效解決實驗環境的配置管理問題。此外,息壤-科研助手還支持框架、庫、語言工具運行過程的全程可視化,降低了實驗環境管理門檻,讓科研團隊更專注于課題研究。
在天翼云的加持下,清華科研團隊大幅縮短了科研環境的部署時間,與自建算力相比,未來三年內可節約近50%的成本。而此次天翼云成功助力清華大學,也為其他高校以智算加速科研落地樹立了標桿。
伴隨著高校科研數據量和計算需求的增長,AI因能夠大規模、智能化處理問題,將在高校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未來,天翼云將持續深化智算技術攻關與服務創新,助力更多高校勇攀科研高峰,為中國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