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為何需要大二層網絡
在開始之前,首先要明確一點,大二層網絡基本上都是針對數據中心場景的,?因為它實際上就是為了解決數據中心的服務器虛擬化之后的虛擬機動態遷移這一特定需求而出現的?。對于普通的園區網之類網絡而言,大二層網絡并沒有特殊的價值和意義(除了某些特殊場景,例如WIFI漫游等等)。
傳統的方法為何無法完成大二層
傳統的網絡結構采用的是vlan+xSTP的方法。虛擬機只能在同個vlan的物理機中遷移,遷移范圍較小。
vlan解決的是隔離廣播域。
xSTP解決的是破壞環路。xSTP協議只適用于不超過50個網絡設備的結構。
如果采用vlan+xSTP的方法實現了大二層,同一個大二層,廣播域又擴大了,xSTP收斂速度太慢了。
實現大二層的技
- 釜底抽薪派
- 移花接木派
- 瞞天過海派
多種技術的使用場景:
釜底抽薪
不使用xSTP,xSTP是為了解決環路的問題,產生環路的原因是為了設備鏈路冗余。采用堆疊的方法保障設備冗余,從而不產生環路,不使用xSTP協議,擴大規模。
又可以理解為網絡設備虛擬化,將多臺網絡設備虛擬成為一臺網絡設備。
優點是實現方便,缺點是網絡規模較小,廠商私有技術。
移花接木
路由化二層轉發技術,借鑒了三層網絡的邏輯破環方式,將三層的路由轉發機制,引入到二層中,解決二層環路的問題。所以是允許環路,但是不需要使用xSTP協議。
使用L2 over L3的方法,如Trill或SPB,解決環路的問題,可以理解使用L3的路由去完成L2的內容。Trill需要Trill交換機,運行ISIS協議,讀取Trill數據包中的nickname,來選擇目的端。
優點是協議是IETF,缺點是需要購置Trill交換機。
瞞天過海
采用Overlay的思路。Vxlan或NVGRE和STT都是Overlay的思路。
Overlay網絡可以理解為在Underlay網絡之上構建的一個巨大的二層交換機。
所有的虛擬機相當于直接連接在二層交換機中,不存在環路。
虛擬機的動態遷移,相當于交換機的一個端口移動到另一個端口中。
vxlan兩端連接的設備可以看做是連接在一個大的交換機中。
跨數據中心的大二層實現
對于跨數據中心,釜底抽薪比較難實現,相當于需要將兩個數據的核心設備進行堆疊。
移花接木未看懂。
瞞天過海沒有任何問題,無視是否跨數據中心還是同數據中心,所以采用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