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信徐守峰:云計算不僅是一個平臺,更是一個“使能者”
2017-07-17
2017年6月14-16日,由中國電子學會主辦、至頂網等協辦的“第九屆中國云計算大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拉開帷幕。在14日的主會上,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云計算分公司副總經理徐守峰進行了主題為《云+時代的探索者》的精彩演講,并在演講后接受了至頂網的獨家視頻采訪。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云計算分公司副總經理徐守峰
在采訪中,徐守峰分三個階段談論了云計算在中國的九年變遷,從最初大家談論云計算概念開始,到包括中國電信在內的第一批企業開始嘗試云、使用云,再到如今的“云生萬物”時代。徐守峰認為,云計算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基礎平臺,更成為一個使能者的角色。
從2009年開始,隨著中國電信 “天翼云”戰略白皮書的發布,到2017年天翼云提出“2+31+X”資源戰略布局,天翼云已經走出了自己的云計算之路,包括提供屬地化服務、星級專享、一站式的解決方案,打造出“身邊云”、“放心云”等一系列的用戶體驗服務。另外,天翼云還在云網協同、數據安全等領域做出了重要工作及成果,未來也將攜手合作伙伴共建“云+生態”的天翼云服務體系。
以下是本次采訪的問答環節:
記者:近幾年我們看到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快速發展,中國IT市場已經得到長足的發展。您認為云計算對這些技術的發展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徐守峰:我在上午的主題演講中也提出了這樣的觀點,在當前萬物感知的互聯網時代、萬物互聯的大連接時代,以及萬物智能的智能應用時代,云計算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我們說無論是物聯網的萬物互聯,還是人工智能的算法技術,都會涉及到數據的匯集;包括相應計算能力的加工、處理和分析,如果沒有云計算,可能就會失去這樣一個基礎。正如我演講中所說的,云是未來IT的基石,是未來智能社會的大腦。
記者:所以云計算對技術發展起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作用?
徐守峰:對。云計算不僅僅是基礎,其中重要的一個作用是使能者的角色,它不僅幫助實現這些技術,而且還推動和加速技術的發展。
記者:請您簡單介紹一下,中國電信在國內云計算市場中有哪些業務?
徐守峰:從第一屆中國云計算大會的時候中國電信就已經參與了這樣一個盛會。自2009年中國電信天翼云戰略白皮書發布至今,已有九年的時間,這些年我們在市場的深耕也取得了一些成績。
中國電信對自己的用戶和企業都非常熟悉,尤其在IT領域,比如政企市場,中國電信已經深耕了將近上百年左右的歷史,我們在上百年的發展過程中,為客戶提供相應的電信服務和產品。中國電信從2004年做了第一次轉型,提出了要向中國信息服務提供商進行轉型。目前,中國電信面向的主要客戶群,包括黨政軍和大型企業的一些行業性客戶。
記者:您認為企業在上云的過程中,面臨的挑戰都有哪些?
徐守峰:企業在上云的過程中,我認為最大的挑戰可能是企業內部的主架構生產流程發生的變化,實際上企業內部的生產流程,包括人員、組織架構,采購等方方面面都會面臨問題,而向云遷移事實上是一個關鍵環節。在遷移過程中,有很多問題必須考慮,比如操作系統的問題,數據庫的問題,數據轉移的問題,還包括網絡的配置問題,以及相關應用遷移之間的協同和配套等問題,實際上這些問題都會制約我們,所以企業在選擇上云的過程中應該重視這些問題。
另外,還包括企業不同的應用之間,有時候需要相互協同,比如哪個應用先遷,哪個應用后遷,先遷和后遷之間是怎樣的關系。尤其是大中型企業的IT系統相對比較復雜,如果處理不好這些相互之間的關系,很可能在遷移之后會出現問題。
記者:針對以上這些問題,中國電信有哪些解決方案可以幫助企業用戶?
徐守峰:簡單來說,今天我在大會中的發言提到了幾個觀點:第一個叫身邊的云,可以解決用戶體驗的問題,以及用戶對屬地化部署的問題。第二個叫放心的云,實際上就是解決靠前支撐,比如屬地的客戶經理發現用戶有那些需求的時候,可以面對面和用戶做一些交流。第三個比較重要的是我們可以提供用戶端到端的解決方案,能夠提供打包的產品和打包的服務,以及打包的社會化維護等工作。在這樣的過程中,天翼云能夠為用戶提供從咨詢環節到設計環節再到遷移環節,以及到后續運營環節一攬子的解決方案,這也是中國電信目前已經具備的服務能力。
中國電信從第一次轉型到現在已經有13個年頭,目前ICT已經成為中國電信整個收入結構版圖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板塊,大概是在近400億的規模。去年6月30日左右,中國電信再次發布了新一輪的戰略轉型,提出了“三化五圈”,其中新型ICT就是其中重要的一個環節。
記者:現在有一個關鍵詞叫數據安全,請您簡單介紹一下在數據安全方面,中國電信是怎樣做的?
徐守峰:數據安全的意義每個人都知道,不管從個人還是企業的視角來看。如果從個人來看,可能涉及到個人的隱私。我個人認為,個人和企業都一樣,可能都會涉及到隱私的一些泄露和財富的損失,對于個人來說,如果數據泄露了,你的支付寶賬戶就成為別人的錢包了。對企業來說,數據如果泄露了,生產資料、客戶資料就會泄露,這肯定會涉及到財富的損失。從嚴重角度來說,數據泄露可能直接導致生死存亡的關鍵問題,所以數據安全無論是對個人還是企業都顯得同樣重要。
中國電信一直把安全作為天翼云核心的定位之一,在整個的產品、運營、研發的過程中,一直也是本著這樣的思路去考慮。簡單說,數據安全從它誕生的那天起,一直到它消亡的那天,在整個全生命周期里面涉及到很多的環節。首先,我們要考慮的是,比如iPad終端、手機終端或者電腦終端,也或者是一些傳感器類似的設備,從生產的那天起怎么去解決安全問題。其次在傳輸環節,包括今天大家都在說的云網融合,怎么去做云網協同的工作,怎樣保證用戶在傳輸環節是安全的,這就是中國電信為什么推出云網協同的網絡產品,就是為了解決傳輸環節的安全問題。然后在存儲和加工環節,包括云計算平臺和數據儲存平臺,都要嚴格按照相關的認證去操作。中國電信已經通過ISO27001安全認證,這些數據儲存上都要進行切片加密儲存,用戶拿到這些數據后是沒辦法直接使用的。另外,我們在運維方面是有內部審計的,有相應的一些審計要求,每一步的操作,后期都可以進行回溯。在數據消亡方面,我們和云保險開展有相關合作,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進行相應的賠償。
當然,在數據安全方面也分為兩個層面,一個層面是合法性,就是說想用的時候可以用;當非法的時候是不可用的,在這兩個層面上中國電信做了大量工作。去年年底我們還專門做過一期策劃,就叫天翼云安全云,建立5S安全體系,能夠對質量實現安全可控。
記者:請問您對中國云計算大會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徐守峰:中國電信2009年發布了云計算戰略,2012年的時候成立了云計算公司,每一屆我都來了。如果說最大的感受,在這九年時間里,中國電信一路走來,從我個人角度來看,一開始在云計算這個市場中,大家更多的談云是把它作為一個概念,作為一個時髦的話題,但事實上當時很少有人真正懂云計算。第二個階段,就像中國電信云計算公司成立的時候,大家開始嘗試著使用云,看它到底有哪些好處。這個階段開始有一些企業把關鍵業務放到云上來,原因是云使用更簡單,成本更低,沒有太高的門檻。今天,我們說一個詞叫“云生萬物”,當前我們的業界,大家談的人工智能、大數據、云,包括像數據中心這些話題,都已經離不開云計算了,云計算已經成為重要的使能者,各行各業,尤其是傳統業務都在全面的云化。
記者:云計算對于中國企業來說,不再是談論的概念了,而是非常核心的一種服務?
徐守峰:對,伴隨著云計算業務的快速成長,中國電信目前已經在各行各業積累了大量的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