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實例的CPU核數是多少?
使(shi)用Redis實例(li)的(de)用戶無需(xu)關(guan)心CPU規格的(de)指(zhi)標,僅需(xu)關(guan)心QPS,帶寬,內存(cun)大小等核(he)心指(zhi)標。
Redis實(shi)例基于(yu)開源(yuan)Redis構(gou)造,開源(yuan)Redis使用單個(ge)主(zhu)線(xian)程處理(li)命令(ling),只能利用一個(ge)核的CPU,因此,只需(xu)認(ren)為單個(ge)Redis節點僅使用1核CPU即可。提升Redis實(shi)例的內(nei)存大小(xiao),CPU規格不變。
Redis由于社區版單線程處理模型的限制, 如需增加實例CPU處理性能,請使用集群類型的Redis實例,通過增加分片的方式,來增加整個集群的處理性能。 集群實例每個(ge)節點默認分(fen)配1核CPU進(jin)行處理(li)。
如何理解分片數與副本數?
什么是分片
分片也叫 條帶 ,指Redis集群的一個(ge)(ge)管(guan)理組,對應一個(ge)(ge)redis-server進程。一個(ge)(ge)Redis集群由若(ruo)干(gan)條帶(dai)組成(cheng),每個(ge)(ge)條帶(dai)負責(ze)若(ruo)干(gan)個(ge)(ge)slot(槽(cao)),數(shu)據分布(bu)式存儲(chu)在slot中。Redis集群通過條帶(dai)化分區,實現(xian)超(chao)大容量(liang)存儲(chu)以(yi)及并發連接(jie)數(shu)提升。
每個(ge)(ge)集群(qun)實例由多個(ge)(ge)分(fen)片(pian)組成,每個(ge)(ge)分(fen)片(pian)默認(ren)為一個(ge)(ge)雙副(fu)本的(de)(de)主備實例。分(fen)片(pian)數等于實例中(zhong)主節點的(de)(de)個(ge)(ge)數。
什么是副本
副本指緩存實例的 節點 ,包含主(zhu)(zhu)節(jie)(jie)點(dian)和備(bei)節(jie)(jie)點(dian)。單(dan)副(fu)(fu)本表(biao)示(shi)(shi)實(shi)例(li)(li)(li)沒有(you)備(bei)節(jie)(jie)點(dian),雙(shuang)副(fu)(fu)本表(biao)示(shi)(shi)實(shi)例(li)(li)(li)有(you)備(bei)節(jie)(jie)點(dian)(一個(ge)主(zhu)(zhu)節(jie)(jie)點(dian),一個(ge)備(bei)節(jie)(jie)點(dian))。例(li)(li)(li)如主(zhu)(zhu)備(bei)實(shi)例(li)(li)(li)的(de)副(fu)(fu)本數(shu)設置為(wei)3時,表(biao)示(shi)(shi)該實(shi)例(li)(li)(li)有(you)1個(ge)主(zhu)(zhu)節(jie)(jie)點(dian),2個(ge)備(bei)節(jie)(jie)點(dian)。
不同實例類型的副本和分片數
- 單機實例: 單機實例只有1個節點,1個Redis進程,當Redis進程故障后,DCS為實例重新拉起一個新的Redis進程。
- 主備/讀寫分離實例: 分片數為1,包含一個主節點,一個或多個備節點。當主節點出現故障時,會進行主備倒換,恢復業務。副本數(備節點)越多,保障性更強,對實例的性能沒有影響。
- 集群實例: 集群實例由多個分片組成,每個分片默認是一個雙副本的主備實例。例如一個3分片,3副本的集群實例,則每個分片都有3個節點(個1主節點,2個備節點)。
| 實例類型 | 分片數 | 副本數 | 負載均衡 | 占用IP數 |
|---|---|---|---|---|
| 單機 | 單分片 | - | - | 1個 |
| 主備 | 單分片 | 默認雙副本,支持多副本 | 不支持 | 占用IP個數=副本數 |
| 讀寫分離 | 單分片 | 默認雙副本,支持多副本 | 支持 | 1個 |
| Proxy集群 | 多分片 | 雙副本,不支持其他副本數 | 支持 | 1個 |
| Cluster集群 | 多分片 | 默認雙模本,支持單副本或多副本 | 不支持 | 占用IP個數=副本數*分片數 |
Redis實例CPU使用率達到100%的原因
- 可能原因1:
客戶的業務負載(zai)過重(zhong),QPS過高,導致CPU被用滿。
- 可能原因2:
使用了(le)keys等消(xiao)耗資源(yuan)的(de)命令(ling)。這會導(dao)致CPU使用率超(chao)高,容易觸(chu)發主備(bei)倒換(huan)。
- 可能原因3:
發生Redis的持久化重寫操作,CPU使用率增加(jia)。
詳情請參考Redis實例CPU使用率高問題排查和解決。
Redis實例能否修改VPC和子網?
實例的VPC和子網,創建后不允許修改。如果要修改,請重新創建實例,在創建時選擇指定的VPC和子網。如果實例已有數據需要遷移,可在創建實例之后,使用數據遷移進行遷移。
Redis 4.0/5.0/6.0實例為什么沒有安全組信息?
目前Redis4.0/5.0/6.0版本實例是基于VPCEndpoint,暫不支(zhi)持安全組,支(zhi)持白名單(dan)配置。
如果需(xu)要指(zhi)定的IP地址(zhi)才能訪問Redis實(shi)例(li),您需(xu)要將(jiang)指(zhi)定的IP地址(zhi)加入到(dao)實(shi)例(li)白名單中。
如果(guo)實例沒有添加任何白名單或停用白名單功能,所(suo)有與實例所(suo)在VPC互通的IP地址(zhi)都(dou)可以訪問該實例。
Redis實例支持的單個Key和Value數據大小是否有限制?
- Key的大小上限為512M。
建議key的大小不超過1kb,這樣既節約存儲空間,也(ye)利于Redis進行檢索。
- String類型的value值上限為512M。
- 集合、鏈表、哈希等key類型,單個元素的value上限為512M。
事(shi)實上,集(ji)合(he)、鏈(lian)表、哈希(xi)都可以(yi)看(kan)成由String類型(xing)的key按照一(yi)定的映射關系組合(he)而成。
同時,請(qing)注意避免對大Value進行長時間高并(bing)發寫入,這樣會影(ying)響網絡(luo)傳輸(shu)效率,也會增加redis-server的(de)內部處(chu)理(li)耗時,從而(er)導致請(qing)求時延較(jiao)大。
Redis集群可以讀取每個節點的IP地址嗎?
Redis 3.0版本(ben)的集(ji)群實(shi)例(Proxy版本(ben))的使用(yong)方式與單機、主備實(shi)例相同(tong),無需知曉后端地址。
Redis 4.0及以上版本的集群實例(Cluster版本)可以使用cluster nodes命令獲取。
redis-cli -h {redis_address} -p {redis_port} -a {redis_password} cluster nodes
在命令返回(hui)的結果中,獲取所有master節(jie)點的IP端口,如下如所示(shi):


創建緩存實例,為什么可使用內存比實例規格少一些?
Redis3.0版本采用(yong)虛擬機部(bu)署(shu),系統(tong)會占用(yong)小部(bu)分(fen)內存(cun)。其他(ta)版本實例不存(cun)在該問題(ti)。
Redis實例是否支持讀寫分離?
Redis實例支(zhi)持讀寫(xie)分離的情況如下表所(suo)示:
| 實例類型 | 是否支持讀寫分離 |
|---|---|
| 讀寫分離實例 | 支持。說明讀寫分離功能,推薦使用讀寫分離實例,無需在客戶端做任何配置。 |
| Redis Cluster集群實例 | 支持從客戶端實現讀寫分離,需要在客戶端做配置,參考配置說明。 |
| Redis 4.0/5.0/6.0主備實例 | 支持從客戶端實現讀寫分離,需要在客戶端增加用戶讀寫請求判斷。 |
| 其他版本及實例類型 | 不支持。 |
配置說明
- Redis Cluster集群實例 ,使用cluster nodes查詢所有主備節點,客戶端連接備節點,并在節點上做配置,開啟備節點只讀訪問,從而實現讀寫分離。
查詢集群節點命(ming)令如下:
redis-cli -h {redis_address} -p {redis_port} -a {redis_password} cluster nodes
從節(jie)點配置只讀模式,請(qing)參考。
- Redis 4.0/5.0/6.0主備實例 ,在控制臺的實例詳情信息頁面,域名區分可讀寫域名和只讀域名,分別對應主節點和備節點,在客戶端增加用戶讀寫請求判斷,如果是寫請求,則將請求發送給讀寫域名,如果是讀請求,則將請求發送給只讀域名。
- 讀寫分離實例 ,默認為從服務端側實現的讀寫分離,通過Proxy節點識別用戶讀寫請求,如果是寫請求,則轉發給主節點,如果是讀請求,則轉發給備節點,不需要用戶在客戶端做任何配置。
Redis實例是否支持多DB方式?
Redis實例支持多DB方式的情況(kuang)如下(xia):
- Redis單機、讀寫分離和主備緩存實例支持多數據庫(多DB),默認256個,DB編號為0-255。默認使用的是DB0。多數據庫主要用于數據隔離,每個數據庫的大小不是平均分配,可能會出現一個數據庫將實例的內存完全占用的情況。
- Redis Proxy集群默認只有一個DB。
- 如需購買多DB的Proxy集群實例請參考如何購買多DB的Proxy集群實例?。
- 購買單DB的Proxy集群實例后,如需開啟多DB的操作請參考Proxy集群使用多DB限制。
說明Redis 3.0 proxy不(bu)支持(chi)開(kai)啟多DB。
- Redis Cluster集群實例不支持多DB,只有一個DB,即DB0。
DB的個數不支持修改,每個DB的大小也不支持自定義。
如何確認實例是單DB還是多DB
單(dan)機、主備、讀寫分(fen)離實(shi)例(li)類型都為(wei)多(duo)DB(256個,DB編號為(wei)0-255)。
Proxy集群實例默認只有一個DB,支持手動開啟多DB,如需開啟多DB的操作請參考Proxy集群使用多DB限制。
Redis Cluster集群(qun)實(shi)例不支持多DB,只有一個(ge)DB。
Redis 4.0及以上版本的實例,通過控制臺連接redis實例后,即可以查看是(shi)否(fou)為多DB,如下(xia)圖所示。
連接Redis


查看Database


Redis集群實例是否支持原生集群?
當(dang)前DCS Redis3.0版(ban)本支持Proxy集群(qun)(qun)(qun),Redis4.0和5.0版(ban)本支持原生集群(qun)(qun)(qun)和Proxy集群(qun)(qun)(qun)。
什么是哨兵?
Sentinel概覽
Redis Sentinel為Redis實現高(gao)可用。實際(ji)使(shi)用中,您可以使(shi)用Sentinel幫助Redis在無需人工干預的(de)情(qing)況下(xia)抵御某(mou)些類型(xing)的(de)故障,Redis Sentinel還能夠完成其他輔(fu)助任務,如(ru)監(jian)控、通知和客(ke)戶端(duan)配置。詳(xiang)細介紹(shao)可參(can)考(kao)。
Sentinel原理
Redis Sentinel是(shi)一個分布式(shi)系統,Sentinel的設計基礎在于多個Sentinel進程協同(tong)工作,這(zhe)樣做(zuo)的好處有:
- 只有當多個哨兵一致同意某主節點不可用,才執行故障檢測,這能夠降低誤報的可能性。
- 即使有些Sentinel進程故障,Sentinel系統也能正常工作,從而抵御故障。
從更(geng)大(da)范(fan)圍來看,Sentinel加上Redis主從節(jie)點(dian)以及連接到Sentinel和Redis的(de)客戶端,整(zheng)體也構成一個更(geng)大(da)的(de)分(fen)布式(shi)系統。
Sentinel功能
- 監控:Sentinel不間斷地檢查主從節點是否都在正常工作。
- 通知:如果Redis中某節點故障,Sentinel可以通過API通知系統管理員或其他計算機程序。
- 自動故障切換:如果主節點異常,Sentinel啟動故障切換,將一個從節點升主,其他從節點從新的主節點進行復制,并通知使用該Redis的應用程序使用新地址進行連接。
- 客戶端配置來源:Sentinel充當客戶端服務發現的權威來源。客戶端連接到Sentinel,請求當前負責特定業務的Redis主節點地址。如果發生故障切換,Sentinels將下發新地址。
Redis實例是否支持配置哨兵模式?
Redis 4.0/5.0/6.0主備實例(li)(li)(li),讀寫分(fen)離實例(li)(li)(li),以及集群實例(li)(li)(li)的每(mei)個(ge)分(fen)片(每(mei)個(ge)分(fen)片也是一個(ge)主備實例(li)(li)(li)),都(dou)使用哨兵模式(Sentinel)進行(xing)管(guan)理(li),Sentinel會一直監控主備節點(dian)是否正(zheng)常運(yun)行(xing),當主節點(dian)出現故障時,進行(xing)主備倒換。
Redis3.0不(bu)支持哨兵模式,使用的(de)是keeplived進(jin)行監控,當主節(jie)點故障時進(jin)行主備切換,備節(jie)點自動接管(guan)服(fu)務。
Redis默認的數據逐出策略是什么?
逐出指將數據從緩存中刪除,以騰出更多的存儲空間容納新的緩存數據,詳情請參見官網。Redis實例支持在配置運行參數中查看或修改Redis實例使(shi)用的逐出策略。
Redis實例支持的逐出策略
在達到內存上限(maxmemory)時Redis支持選擇以下8種(zhong)數據(ju)逐出策(ce)略:
- noeviction:在這種策略下,如果緩存達到了配置的上限,實例將不再處理客戶端任何增加緩存數據的請求,比如寫命令,實例直接返回錯誤給客戶端。緩存達到上限后,實例只處理刪除和少數幾個例外請求。
- allkeys-lru:根據LRU(Least recently used,最近最少使用)算法嘗試回收最少使用的鍵,使得新添加的數據有空間存放。
- volatile-lru:根據LRU(Least recently used,最近最少使用)算法嘗試回收最少使用的鍵,但僅限于在過期集合的鍵,使得新添加的數據有空間存放。
- allkeys-random:回收隨機的鍵使得新添加的數據有空間存放。
- volatile-random:回收隨機的鍵使得新添加的數據有空間存放,但僅限于在過期集合的鍵。
- volatile-ttl:回收在過期集合的鍵,并且優先回收存活時間(TTL)較短的鍵,使得新添加的數據有空間存放。
- allkeys-lfu:從所有鍵中驅逐最不常用的鍵。
- volatile-lfu:從具有“expire”字段集的所有鍵中驅逐最不常用的鍵。
說明當沒有鍵滿足回收前提條件時,數據逐(zhu)出策(ce)略volatile-lru、volatile-random、volatile-ttl與(yu)noeviction策(ce)略相同,具體(ti)見上文noeviction介紹。
查看或修改Redis實例使用的逐出策略
Redis實例(li)支(zhi)持通過修(xiu)改maxmemory-policy參數配(pei)置,查(cha)看及修(xiu)改實例(li)的數據(ju)逐出的策略。


使用redis-exporter出錯怎么辦?
通過在(zai)命(ming)令行(xing)啟(qi)動redis-exporter,根據界面輸出,查看是(shi)否存在(zai)錯誤,根據錯誤描(miao)述(shu),進行(xing)問題排查。
[root@ecs-swk /]./redis_exporter -redis.addr 192.168.0.23:6379
INFO[0000] Redis Metrics Exporter V0.15.0 build date:2018-01-19-04:08:01 sha1: a0d9ec4704b4d35cd08544d395038f417716a03a
Go:go1.9.2
INFO[0000] Providing metrics at :9121/metrics
INFO[0000] Connecting to redis hosts: []string{192.168.0.23:6379}
INFO[0000] Using alias:[]string{""}
Redis的安全加固方面有哪些建議?
在眾多(duo)開(kai)源緩存技(ji)術中,Redis無疑是目(mu)前(qian)功能最為強大,應用(yong)最多(duo)的(de)緩存技(ji)術之一,但是原生Redis版(ban)本在安全方(fang)面非常薄弱,很多(duo)地方(fang)不滿足安全要求,如果暴露在公網上,極易(yi)受到惡意攻擊,導致(zhi)數據泄(xie)露和丟失(shi)。
針對DCS的Redis實(shi)例,您(nin)在使(shi)用(yong)過程中,可參(can)考如下建議(yi):
- 網絡連接配置
a. 敏感數據加密后存(cun)儲在Redis實(shi)例。
對于敏感數據(ju),盡量加密后存儲。
b. 對安(an)全組設置(zhi)有限的(de)、必(bi)須(xu)的(de)允(yun)許訪問規則。
安(an)全組與VPC均(jun)是用于網絡安(an)全訪問控(kong)制的(de)配置,以端口最(zui)少(shao)放(fang)開(kai)原則配置安(an)全組規則,降低網絡入(ru)侵風險(xian)。
c. 客戶端應用(yong)所在ECS設置(zhi)防火墻(qiang)。
客戶(hu)端應用所(suo)在的(de)服(fu)務器建議配(pei)置防火墻過濾規則(ze)。
d. 設置實(shi)例訪(fang)問密碼。
e. 配置(zhi)實例白名單。
- Redis-cli使用
f. 隱藏密碼
安(an)全問(wen)題(ti):通過在redis-cli指定-a參數,密碼會(hui)被ps出來,屬(shu)于敏感信息。
解決方(fang)案:修(xiu)改Redis源碼,在(zai)main方(fang)法(fa)進入后(hou),立即隱藏掉密碼,避免被ps出來。
g. 禁用(yong)腳(jiao)本(ben)通過sudo方(fang)式執行
安全問題:redis-cli訪問參(can)數帶(dai)密碼(ma)敏感(gan)信息(xi),會被ps出來,也容易(yi)被系統記錄(lu)操作日志。
解(jie)決方(fang)案:改(gai)為通過API方(fang)式(Python可以使(shi)用(yong)redis-py)來安全訪問(wen),禁止通過sudo方(fang)式切換到dbuser帳(zhang)號使(shi)用(yong)redis-cli。
Redis3.0 Proxy集群不支持redisson分布式鎖的原因
redisson分布式(shi)鎖(suo)的加鎖(suo)和解鎖(suo)流程如下:
- redisson分布式鎖的加鎖和解鎖都是執行一段lua腳本功能實現的。
- 在加鎖階段,需要在lua腳本中執行exists、hset、pexpire、hexists、hincrby、pexpire、pttl命令。
- 在解鎖階段,需要在lua腳本中執行exists、publish、hexists、pexpire、del命令。
由于Proxy集群支持(chi)publish/subscribe(redis的發(fa)布訂閱)時,是需要在(zai)Proxy節點上識別(bie)publish/subscribe命令,做(zuo)一(yi)些特(te)殊(shu)處(chu)理(轉發(fa)給所有(you)redis-server的節點),因(yin)此不支持(chi)直接在(zai)lua腳(jiao)本中執行publish命令。
因此,Redis3.0 Proxy集(ji)群無(wu)法(fa)支持redisson的分布(bu)式(shi)鎖機(ji)制,如果(guo)需(xu)要使用(yong)redisson分布(bu)式(shi)鎖功能,建(jian)議使用(yong)Redis4.0或Redis5.0集(ji)群。
實例是否支持自定義或修改端口?
- Redis3.0
VPC內使用實例6379端(duan)口。
如果實例與客戶(hu)端(duan)的(de)安全組不同(tong),還需(xu)要修改(gai)安全組配(pei)置(zhi),放開(kai)端(duan)口訪問。具體(ti)修改(gai)方法,請(qing)參考:安全組配(pei)置(zhi)與選(xuan)擇。
自定義端口
創建Redis 4.0/5.0/6.0實例時,可在"IP地址(zhi)"配置項后輸入指(zhi)定的端(duan)口號,如不指(zhi)定,則為默認(ren)的端(duan)口號6379。
修改端口
Redis 4.0/5.0/6.0實例創(chuang)建后,如需修(xiu)改(gai)端口號,可按如下步驟操作(zuo):
- 單擊DCS控制臺左側菜單欄的“緩存管理”,進入緩存實例管理頁面。
- 單擊需要修改端口的實例名稱,進入實例基本信息頁。
- 在“連接信息”區域,單擊“連接地址”后的
,可修改端口。
注意Redis實例的訪問端口修改后,Redis實例的所有連接將會中斷,業務需要重新連接Redis的新端口。
實例是否支持修改訪問地址?
DCS實例(li)創(chuang)建后(hou),實例(li)連接(jie)地址(zhi)不支持修改。
如果需要更換實(shi)(shi)例(li)IP地(di)(di)址,需要重新創建實(shi)(shi)例(li),在創建實(shi)(shi)例(li)時,選(xuan)擇“手動分配IP地(di)(di)址”,指(zhi)定實(shi)(shi)例(li)的IP地(di)(di)址,然后(hou)使用在線遷(qian)移方式,將舊的實(shi)(shi)例(li)數(shu)據遷(qian)移到新的實(shi)(shi)例(li)。
有關DCS實例的客戶端訪問,請參考連接緩存實例。
實例無法刪除是什么原因?
可能原因如下:
- 實例資源為包周期實例。
包周期的實(shi)例不支持(chi)刪(shan)除操作,界面沒有“刪(shan)除”按鈕,用戶需(xu)要執(zhi)行“退訂”操作,退訂實(shi)例資源。
- 實例資源不是“運行中”。
只有當實例處(chu)于“運行中”狀態,才能執行刪除操作。
- 確認實例是否為創建失敗的實例。
如果(guo)是創(chuang)(chuang)建失敗(bai)的(de)實(shi)例,必須單擊“創(chuang)(chuang)建失敗(bai)任(ren)務”后(hou)的(de)圖標或(huo)者數量(liang),進入(ru)“創(chuang)(chuang)建失敗(bai)任(ren)務”界面,進行實(shi)例刪除。
DCS實例是否支持跨可用區部署?
Redis主備(bei)、讀寫分離和集群實(shi)例支持跨可用(yong)區(AZ)部署。
- 當主備、讀寫分離實例進行跨可用區部署時,如果其中一個可用區故障,另一個可用區的節點不受影響。備節點會自動升級為主節點,對外提供服務,從而提供更高的容災能力。
- 實例跨可用區部署時,主備節點之間同步效率與同AZ部署相比基本無差異。
集群實例啟動時間過長是什么原因?
可能原因:在(zai)集群實(shi)例(li)(li)啟動過程中(zhong),實(shi)例(li)(li)節點內部會(hui)(hui)進行(xing)狀態(tai)(tai)、數據(ju)的(de)同(tong)(tong)步(bu)(bu)。如果在(zai)完成(cheng)同(tong)(tong)步(bu)(bu)之前就持續寫(xie)入(ru)較(jiao)多的(de)數據(ju),會(hui)(hui)導(dao)致實(shi)例(li)(li)內部同(tong)(tong)步(bu)(bu)耗費較(jiao)長時間,實(shi)例(li)(li)狀態(tai)(tai)一直處于(yu)“啟動中(zhong)”。直到(dao)同(tong)(tong)步(bu)(bu)完成(cheng),集群實(shi)例(li)(li)狀態(tai)(tai)才會(hui)(hui)切換到(dao)“運行(xing)中(zhong)”。
解決方案:建議(yi)等集群實例啟動完(wan)成后,再恢復業務數據(ju)寫入。
DCS Redis有沒有后臺管理軟件?
沒有。Redis的配置信息與使用信息可通過Redis-cli查詢;對Redis實例的監控數據可通過云監控服務查看,監控數據的設置與查看方法,請參考監控章節。
DCS緩存實例的數據被刪除之后,能否找回?
DCS緩存(cun)實例自行(xing)刪除或者通過Redis客戶(hu)端發送命(ming)令手動(dong)刪除的(de)數(shu)據,不(bu)能(neng)找回(hui)。如果(guo)實例執行(xing)了(le)備份(fen)操(cao)作,則通過備份(fen)文件(jian)可以對數(shu)據進行(xing)恢復(fu),但是恢復(fu)會覆蓋(gai)備份(fen)時間到恢復(fu)這段時間的(de)寫入數(shu)據。
主備、集群和讀寫分離實例通過控制臺的“備份與恢復”功能將已備份的數據恢復到DCS緩存實例中,參考實例恢復。
另外,如果DCS緩存實例被刪除,實例中原有的數據將被刪除,實例的備份數據也會刪除,請謹慎操作。在刪除實例之前,您可以將實例的備份文件下載,本地永久保存,如需恢復數據,可將本地備份文件遷移到新的實例中。下載備份數據的方式,請參考下載實例備份文件。
如何估算Redis內存占用量
Redis內存占用量,可(ke)參考Redis中文網(wang)站(zhan)進行估算(suan):。
估(gu)算和實(shi)際占用會存在差異,當前DCS Redis提供了以下(xia)與內(nei)存相關的指標。
Redis3.0實例支(zhi)持的(de)監控指標
| 指標ID | 指標名稱 | 含義 | 取值范圍 | 測量對象&維度 | 監控周期(原始指標) |
|---|---|---|---|---|---|
| memory_usage | 內存利用率 | 該指標用于統計測量對象的內存利用率。單位:%。 | 0-100% | 測量對象:Redis實例(單機/主備/集群)測量維度:dcs_instance_id | 1分鐘 |
| used_memory | 已用內存 | 該指標用于統計Redis已使用的內存字節數。單位:byte。 | >=0byte | 測量對象:Redis實例(單機/主備/集群)測量維度:dcs_instance_id | 1分鐘 |
| used_memory_dataset | 數據集使用內存 | 該指標用于統計Redis中數據集使用的內存單位:byte。 | >= 0byte | 測量對象:Redis實例(單機/主備/集群)Redis4.0以后的版本才支持測量維度:dcs_instance_id | 1分鐘 |
| used_memory_dataset_perc | 數據集使用內存百分比 | 該指標用于統計Redis中數據內存所占當前已用總內存的百分比單位:%。 | 0-100% | 測量對象:Redis實例(單機/主備/集群)Redis4.0以后的版本才支持測量維度:dcs_instance_id | 1分鐘 |
| used_memory_rss | 已用內存RSS | 該指標用于統計Redis已使用的RSS內存。即實際駐留“在內存中”的內存數。包含堆內存,但不包括換出的內存。單位:byte。 | >=0byte | 測量對象:Redis實例(單機/主備/集群)測量維度:dcs_instance_id | 1分鐘 |
| memory_frag_ratio | 內存碎片率 | 該指標用于統計當前的內存碎片率。其數值上等于used_memory_rss / used_memory。 | >=0 | 測量對象:Redis實例(單機/主備/集群)測量維度:dcs_instance_id | 1分鐘 |
| used_memory_peak | 已用內存峰值 | 該指標用于統計Redis服務器啟動以來使用內存的峰值。單位:byte。 | >=0byte | 測量對象:Redis實例(單機/主備/集群)測量維度:dcs_instance_id | 1分鐘 |
| used_memory_lua | Lua已用內存 | 該指標用于統計Lua引擎已使用的內存字節。單位:byte。 | >=0byte | 測量對象:Redis實例(單機/主備/集群)測量維度:dcs_instance_id | 1分鐘 |
Redis4.0和(he)Redis5.0實例支持的監控指標
| 指標ID | 指標名稱 | 含義 | 取值范圍 | 測量對象&維度 | 監控周期(原始指標) |
|---|---|---|---|---|---|
| memory_usage | 內存利用率 | 該指標用于統計測量對象的內存利用率。單位:%。 | 0-100% | 測量對象:Redis實例(單機/主備/集群)測量維度:dcs_instance_id | 1分鐘 |
| used_memory | 已用內存 | 該指標用于統計Redis已使用的內存字節數。單位:byte。 | >= 0byte | 測量對象:Redis實例(單機/主備/集群)測量維度:dcs_instance_id | 1分鐘 |
| used_memory_dataset | 數據集使用內存 | 該指標用于統計Redis中數據集使用的內存單位:byte。 | >= 0byte | 測量對象:Redis實例(單機/主備/集群)測量維度:dcs_instance_id | 1分鐘 |
| memory_frag_ratio | 內存碎片率 | 該指標用于統計當前的內存碎片率 | >= 0 | 測量對象:Redis實例(單機/主備/集群)測量維度:dcs_instance_id | 1分鐘 |
| used_memory_lua | Lua已用內存 | 該指標用于統計Lua引擎已使用的內存字節單位:byte | >= 0byte | 測量對象:Redis實例(單機/主備/集群)測量維度:dcs_instance_id | 1分鐘 |
| used_memory_peak | 已用內存峰值 | 該指標用于統計Redis服務器啟動以來使用內存的峰值單位:byte | >= 0byte | 測量對象:Redis實例(單機/主備/集群)測量維度:dcs_instance_id | 1分鐘 |
Cluster集群實例容量和性能未達到瓶頸,但某個分片容量或性能已過載是什么原因?
這是由于Cluster集群采用的是分片設計理念,每個 具體的Key只能分布到某一個具體的分片節點上 ,計算Key的(de)分布(bu)過程有以下兩(liang)個步驟:
- 針對Key值進行CRC16算法計算后對16384取模,得到對應的槽位(Slot)值。
- 根據S槽位(Slot)和分片的映射關系,找到Key具體應該屬于的分片,并且進行存取。
所以,Key并(bing)沒有均勻分布在實例的各個分片(pian)上,是(shi)(shi)根據計(ji)算(suan)結(jie)果進(jin)行存取的。在大Key和熱Key存在時,就(jiu)會出現某(mou)個分片(pian)容量或(huo)性(xing)能已過(guo)載,但其他分片(pian)內存負載還是(shi)(shi)很低,并(bing)沒有達到(dao)容量和性(xing)能的瓶頸。
DCS是否支持外部擴展模塊、插件或者Module?
云上Redis不(bu)支持加載外(wai)部擴(kuo)展模(mo)塊、插(cha)件和Module。DCS后(hou)續也沒有module的規(gui)劃(hua)。
訪問Redis返回“Error in execution”
訪(fang)問(wen)Redis返回(hui)Error in execution; nested exception is io.lettuce.core.RedisCommandExecutionException: OOM command not allowed when used memory > 'maxmemory'。
OOM代表的(de)就是(shi)(shi)超過了(le)最(zui)大內(nei)存(cun),報(bao)錯(cuo)中OOM command not allowed when used memory > 'maxmemory'的(de)‘maxmemory’這個參數(shu)是(shi)(shi)Redis服務端對(dui)最(zui)大內(nei)存(cun)的(de)配(pei)置,可以看(kan)到這個是(shi)(shi)內(nei)存(cun)使用滿(man)了(le)。
若Redis實例內存使(shi)用率并未達到(dao)100%,有可能當前(qian)寫(xie)入數據的(de)(de)那(nei)個(ge)(ge)節點的(de)(de)mem達到(dao)最大值。通過redis-cli -h <redis_ip> -p 6379 -a <redis_password> -c --bigkeys 連接到(dao)集群的(de)(de)各個(ge)(ge)節點進行分(fen)析。如果(guo)連接的(de)(de)從節點,需要(yao)在執行bigkeys命令之前(qian),先發送READONLY命令。
Redis key丟失是什么原因
redis實例是不會主動丟失(shi)(shi)數(shu)據的(de),key丟失(shi)(shi)一般有這幾種情況(kuang):1、key過期(qi);2、key被逐出;3、key被刪(shan)除。
按照順序進行排查:
- 查看key是否過期。
- 查看監控,分析是否會觸發鍵逐出機制。
- 去服務端分析info查看是否有刪除key的操作。
訪問Redis報OOM錯誤提示
問題描述
訪(fang)問Redis返回Error in execution; nested exception is io.lettuce.core.RedisCommandExecutionException: OOM command not allowed when used memory > 'maxmemory'。
問題排查
OOM代表(biao)的(de)(de)就(jiu)是(shi)超過(guo)了(le)最(zui)大(da)內(nei)存,報錯中OOM command not allowed when used memory > 'maxmemory'的(de)(de)‘maxmemory’這(zhe)個參數是(shi)Redis服務端(duan)對最(zui)大(da)內(nei)存的(de)(de)配置,可以(yi)看到這(zhe)是(shi)內(nei)存使用滿了(le)。
若Redis實例內存使用率并未達到100%,有可能當前寫入數據的那個節點的mem達到最大值。通過redis-cli -h <redis_ip> -p 6379 -a <redis_password> -c --bigkeys連接到集群的各個節點進行分析。如果連接的從節點,需要在執行bigkeys命令之前,先發送READONLY命令。
不同編程語言如何使用Cluster集群客戶端
當前(qian)DCS Cluster集群對比(bi)Proxy集群的(de)優(you)勢和特性(xing):
Cluster集(ji)群與Proxy集(ji)群差異
| 對比項 | Cluster集群 | Proxy集群 |
|---|---|---|
| 原生兼容性 | 高 | 中 |
| 客戶端兼容性 | 中(需要客戶端開啟集群模式) | 高 |
| 性價比 | 高 | 中 |
| 時延 | 低時延 | 中等時延 |
| 讀寫分離 | 原生支持(客戶端SDK配置) | Proxy實現 |
| 性能 | 高 | 中 |
Cluster集(ji)群(qun)由(you)于沒有(you)代理層(ceng),在(zai)時延和性(xing)能方面具備一定的(de)優(you)勢(shi);但是對于客(ke)戶端使用方面,由(you)于Cluster集(ji)群(qun)使用開源的(de)Redis Cluster協議,在(zai)客(ke)戶端的(de)兼(jian)容性(xing)方面略(lve)差與Proxy集(ji)群(qun)。
推薦(jian)的(de)Cluster集群客戶(hu)端(duan):
Cluster集群客戶端(duan)
| 客戶端語言 | 客戶端類型 | Cluster集群參考文檔 |
|---|---|---|
| Java | Jedis | |
| Java | Lettuce | |
| PHP | php redis | |
| Go | Go Redis | Cluster集群:Proxy集群或單機主備: |
| Python | redis-py-cluster | |
| C | hiredis-vip | |
| C++ | redis-plus-plus | |
| Node.js | node-redisio-redis |
官方推薦的開源(yuan)客(ke)戶(hu)端列表:。
使用Cluster的Redis集群時建議配置合理的超時時間
客(ke)戶端(duan)配(pei)置問(wen)題導致無法連接。
當集群(qun)實例(li)備節(jie)點故障(zhang)(zhang)情況(kuang)下,客戶(hu)端使(shi)用SpringBoot + Lettuce的(de)方式連接Redis,使(shi)用的(de)Lettuce客戶(hu)端在連接集群(qun)時,需要(yao)與(yu)所有節(jie)點先(xian)建立連接(包括故障(zhang)(zhang)節(jie)點)。
- 在未配置timeout超時的情況下,模擬備節點故障時,可能出現分鐘級的超時阻塞(Lettuce客戶端的老版本默認超時為120s,新版本默認為60s),配置如下圖:


可能(neng)會導致端到端業務訪(fang)問時間過(guo)長(chang)(最長(chang)達到默認超時時間),如下圖所示:


在客戶端(duan)側添(tian)加timeout參(can)數(shu)后,備(bei)節點超時時間大(da)幅度縮短,并且可以根(gen)據客戶自(zi)己(ji)的業務(wu)訴求進(jin)行調整,配置如下:


配置后查(cha)看(kan)端到端業務訪問時間如下圖(tu)所(suo)示:


因(yin)此(ci)在未配(pei)置timeout參數情(qing)況(kuang)下,客戶端(duan)在建(jian)立連(lian)接時,故(gu)障節(jie)點(dian)由(you)于未配(pei)置timeout超時,在建(jian)立連(lian)接時會出現連(lian)接阻(zu)塞的情(qing)況(kuang)。
建(jian)議:用戶(hu)需根據業務能(neng)容忍的超(chao)時(shi)(shi)(shi)時(shi)(shi)(shi)間進行設置,例如在一次HTTP端(duan)(duan)到端(duan)(duan)請(qing)求(qiu)中(zhong),需要請(qing)求(qiu)兩次Redis,而HTTP請(qing)求(qiu)的最大超(chao)時(shi)(shi)(shi)時(shi)(shi)(shi)間為(wei)10s,則建(jian)議將(jiang)超(chao)時(shi)(shi)(shi)時(shi)(shi)(shi)間配(pei)置為(wei)5s,防止由于(yu)超(chao)時(shi)(shi)(shi)時(shi)(shi)(shi)間過長(chang)或者未配(pei)置超(chao)時(shi)(shi)(shi)時(shi)(shi)(shi)間造成故障場景下的業務受(shou)損。
Proxy集群使用多DB限制
DCS對(dui)于實現多DB存(cun)在一(yi)定(ding)的(de)約束,建議針(zhen)對(dui)客戶業務進行(xing)評(ping)估(gu):
- 使用約束:
a. swapdb不支持(chi)多DB。
b. info keyspace不(bu)支持多DB展示(shi)。
c. 需要查詢每個DB的key總(zong)數(shu),可(ke)以使用(yong)自定(ding)義dbstats命令。命令執行數(shu)據節點上(shang)會有CPU沖高。
d. LUA腳本中不支持多DB。
e. RANDOMKEY命令不支(zhi)持(chi)。
f. 事務命(ming)令中不支(zhi)持嵌入(ru)select命(ming)令。
g. 不支持在lua腳(jiao)本(ben)中使用publish。
h. DB數支(zhi)持范圍(wei)為0 ~ 255。
i. Redis 3.0 proxy不(bu)支持開(kai)啟多DB。
- 性能約束:
a. flushdb命(ming)(ming)令(ling)采用(yong)逐個(ge)key刪除的(de)方(fang)式執行,耗時久,慢于開源(yuan)原(yuan)生實現,速度與SCAN命(ming)(ming)令(ling)相同(需(xu)要客戶(hu)實際(ji)測試)。
j. dbsize命令(ling)耗時長,禁止(zhi)在代(dai)碼中使用。
k. 多(duo)DB場景下keys命令和scan命令性能會有損(sun)失(最(zui)多(duo)50%)。
- 其他約束:
后端(duan)存儲(chu)會按照一定規則對key進(jin)行改(gai)寫,導出RDB數據中(zhong)的(de)key不是原始的(de)key,但通過Redis協(xie)議(yi)訪問無影響。
單DB實例開啟多DB操作步驟
實例默認不(bu)開啟(qi)(qi)多(duo)DB,在開啟(qi)(qi)和(he)關閉(bi)多(duo)DB特性之前(qian)需要先(xian)清空數據,按(an)照以下操作進(jin)行(xing)多(duo)DB開啟(qi)(qi)。
步驟(zou) 1 登錄分布(bu)式緩存服務控(kong)制臺。
步驟 2 連接實例,執行flushall命令清空原有數據。
步驟 3 在(zai)緩存管(guan)理頁面,單擊緩存實(shi)例進(jin)入實(shi)例詳情頁面。
步(bu)驟(zou) 4 單(dan)擊“實例配置 > 參(can)數配置”進(jin)入參(can)數配置頁(ye)面。
步驟 5 單(dan)擊multi-db參(can)數后的“修改”,將參(can)數運行值修改為“yes”。
步(bu)驟 6 單擊“保存(cun)”,在修改參數配置彈框中單擊“是(shi)”開啟(qi)(qi)多DB完成,無(wu)需重(zhong)啟(qi)(qi)實例。


實例是否支持變更可用區
不支持直接變更可(ke)用區(qu)。
如(ru)需改變可(ke)用區(qu),可(ke)通過“數據遷移(yi)+交換IP”方(fang)式的方(fang)式,在新(xin)的可(ke)用區(qu)創建實例后(hou),進(jin)行數據遷移(yi),實現可(ke)用區(qu)的變更(geng)。具體操(cao)作(zuo)如(ru)下:
說明
?Redis 4.0及以上(shang)版本的實例支持(chi)實例交(jiao)換IP。
只有源實(shi)(shi)例(li)(li)(li)和目標實(shi)(shi)例(li)(li)(li)都(dou)為云(yun)服務Redis實(shi)(shi)例(li)(li)(li)才支持實(shi)(shi)例(li)(li)(li)交換IP。
前提條件
說明
Redis 4.0及以上(shang)版(ban)本的實例(li)支持實例(li)交換(huan)IP。
只有源實例和目(mu)標實例都為云服務Redis實例才支持實例交換IP。
- 準備目標實例,如果已有目標Redis,不需要重復創建,但在遷移之前,您需要清空實例數據,清空操作請參考清空實例數據。
如(ru)(ru)果(guo)沒有(you)清空,如(ru)(ru)果(guo)存在與源(yuan)Redis實(shi)例相同的key,遷移后,會覆(fu)蓋目標(biao)Redis實(shi)例原來(lai)的數據。
- 創建的目標Redis與源Redis和遷移任務資源所在VPC需在同一個VPC內。
- 創建的目標實例端口需要與源實例保持一致。
- 進行實例交換IP滿足的條件為:
? 進行實例(li)IP交換依賴的是數據遷(qian)(qian)移功能,所(suo)以,源實例(li)及目標(biao)實例(li)必須(xu)支(zhi)持數據遷(qian)(qian)移功能,詳見DCS支(zhi)持的遷(qian)(qian)移能力。
? 交換(huan)IP支持的能(neng)力如(ru)下表。
交換ip能力
| 源端 | 目標端 |
|---|---|
| 單機/主備/讀寫分離 | 單機/主備/讀寫分離/proxy集群 |
| Proxy集群 | 單機/主備/讀寫分離/proxy集群 |
交換IP須知
- 交換IP過程中,會自動停止在線遷移任務。
- 交換實例IP地址時,會有一分鐘內只讀和秒級的閃斷。
- 請確保您的客戶端應用具備重連機制和處理異常的能力,否則在交換IP后有可能需要重啟客戶端應用。
- 源實例和目標實例不在同一子網時,交換IP地址后,會更新實例的子網信息。
- 如果源端是主備實例,交換IP時不會交換備節點IP,請確保應用中沒有直接引用備節點IP。
- 如果應用中有直接引用域名,請選擇交換域名,否則域名會掛在源實例中。
- 請確保目標Redis和源Redis密碼一致,否則交換IP后,客戶端會出現密碼驗證錯誤。
- 當源實例配置了白名單時,則在進行IP交換前,保證目標實例也配置同樣的白名單。
交換IP操作步驟
步(bu)驟 1 登錄(lu)分布式(shi)緩存服務管理控制臺。
步驟 2 在管理控制臺左上角單擊
,選(xuan)擇實例(li)所在的區域。
步驟(zou) 3 單擊左(zuo)側(ce)菜單欄的“數據遷移”,頁面顯示遷移任務(wu)列表(biao)頁面。
步驟 4 單擊右上角(jiao)的“創建在(zai)線遷移任(ren)務”。
步驟(zou) 5 設置(zhi)遷移任務名稱和描述。
步驟(zou) 6 配置在線遷移任務虛擬機資源的VPC、子網(wang)和安全組。
創建在(zai)線遷(qian)(qian)移任(ren)務時,需(xu)要選(xuan)擇遷(qian)(qian)移虛擬機資(zi)源(yuan)(yuan)的VPC和安全組,并確保遷(qian)(qian)移資(zi)源(yuan)(yuan)能訪問(wen)源(yuan)(yuan)Redis和目標(biao)Redis實例。
步驟 7 配置遷(qian)移(yi)任務,此處遷(qian)移(yi)方式只能選擇“全(quan)量遷(qian)移(yi)+增量遷(qian)移(yi)”。
步驟(zou) 8 在“在線(xian)遷(qian)移(yi)(yi)”頁面,當遷(qian)移(yi)(yi)任務(wu)狀態顯示為“增量遷(qian)移(yi)(yi)中”時,單擊操作(zuo)列的“更(geng)多 > 交換IP”打開交換IP彈(dan)框(kuang)。
步驟(zou) 9 在交換IP彈框中,在交換域(yu)名區域(yu),選擇是否交換域(yu)名。
說明
如果使用(yong)(yong)域(yu)名(ming),則必須要(yao)選擇交換域(yu)名(ming),否則客戶端應用(yong)(yong)需要(yao)修(xiu)改使用(yong)(yong)的域(yu)名(ming)。
如果沒有使用域名,則(ze)直(zhi)接更新兩個實例的DNS。
步(bu)驟(zou) 10 單擊“確定(ding)”,交(jiao)換(huan)IP任(ren)務提交(jiao)成(cheng)(cheng)功,當遷移任(ren)務的(de)狀態顯示為“IP交(jiao)換(huan)成(cheng)(cheng)功”,表(biao)示交(jiao)換(huan)IP任(ren)務完成(cheng)(cheng)。
回滾IP操作步驟
若您想將實例IP切換成原始的IP,請執行以下(xia)操作(zuo)。
步驟(zou) 1 登錄分布式緩(huan)存服務管理控(kong)制(zhi)臺。
步驟 2 在管理控制臺左上角單擊
,選擇實例(li)所在的區(qu)域。
步驟(zou) 3 單(dan)擊左側菜單(dan)欄的“數據遷移(yi)”。
步驟 4 在“在線遷移”頁面,遷移任務狀態(tai)為“IP交換成(cheng)功”,單擊操(cao)作列的(de)“更(geng)多 > 回滾IP”。
步驟 5 在確認框中,單(dan)擊“確定(ding)”,IP回滾任務提交成(cheng)功(gong)。但任務狀態顯(xian)示為“IP回滾成(cheng)功(gong)”表示回滾任務完成(cheng)。
hashtag的原理、規則及用法示例
hashtag原理
單實例(li)上的mset、lua腳本(ben)等處(chu)理多(duo)key時(shi),是一(yi)個原子(zi)性(atomic)操(cao)作(zuo),所(suo)有(you)(you)給定(ding)key都會在(zai)同(tong)(tong)一(yi)時(shi)間內被(bei)(bei)(bei)執行(xing)。集(ji)群每次(ci)通過對(dui)key進行(xing)hash計算(suan)到不同(tong)(tong)的分片,所(suo)以集(ji)群上同(tong)(tong)時(shi)執行(xing)多(duo)個key,不再是原子(zi)性操(cao)作(zuo),會存在(zai)某些給定(ding) key 被(bei)(bei)(bei)更新而另外(wai)一(yi)些給定(ding)key沒有(you)(you)改變的情況(kuang),其原因是需要設(she)置的多(duo)個key可能分配(pei)到不同(tong)(tong)的機器(qi)上。因此(ci)集(ji)群引入了hashtag來對(dui)多(duo)key同(tong)(tong)時(shi)操(cao)作(zuo),在(zai)設(she)置了hashtag的情況(kuang)下,集(ji)群會根(gen)據hashtag決定(ding)key分配(pei)到的slot, 當兩(liang)個key擁有(you)(you)相同(tong)(tong)的hashtag時(shi), 它們會被(bei)(bei)(bei)分配(pei)到同(tong)(tong)一(yi)個slot。
hashtag使用規則
第一次出(chu)現“{”和接(jie)下來第一次出(chu)現的“}”之(zhi)間有內容(rong)。
例如:
- 這兩個鍵{user1000}.following和{user1000}.followers由于只有一對{},將user1000來計算hash。
- 對于鍵foo{}{bar},整個鍵foo{}{bar}將像往常一樣計算hash,因為第一次出現的“{”后面跟“}”中間沒有字符。
- 對于鍵foo{{bar}}zap,子字符串{bar將被計算hash,因為它是第一次出現“{”和第一次出現“}”之間的子字符串。
- 對于鍵foo{bar}{zap}的子字符串bar將被計算hash,因為只使用第一個“{”和“}”。
hashtag用法示例
當如下操作時:
EVAL "redis.call('set',KEYS[1],ARGV[1]) redis.call('set',KEYS[2],ARGV[2])" 2 key1 key2 value1 value2
出現以下報錯:
ERR 'key1' and 'key2' not in the same slot
可通過hashtag進行解(jie)決(jue):
EVAL "redis.call('set',KEYS[1],ARGV[1]) redis.call('set',KEYS[2],ARGV[2])" 2 {user}key1 {user}key2 value1 value2
重啟實例后緩存數據會保留嗎?
單機(ji)緩存(cun)實例重啟后,原有的數(shu)據(ju)將被(bei)刪除。
主備和(he)集群實(shi)例(單副(fu)本集群除(chu)外(wai))默認(ren)支持(chi)AOF持(chi)久化(hua),實(shi)例重(zhong)啟后原有的數據會保(bao)留。
如主備和集群實例關閉了AOF持久化(appendonly參數修改為no即AOF持久化功能關閉),實例重啟后原有的(de)數據將被刪除。
如何購買多DB的Proxy集群實例?
購買Proxy集(ji)群實(shi)例(li)時,默認(ren)DB數為1,如需購買多DB的Proxy集(ji)群實(shi)例(li),請參考如下步驟(zou):
說明購買多DB Proxy集群實例前,建議了解Proxy集群使用多DB限制。
步(bu)驟 1 登錄分(fen)布式(shi)緩存(cun)服務管理(li)控制臺。
步驟 2 在管理控制臺左上角單擊
,選擇區域。
步(bu)驟 3 單(dan)擊“參數(shu)模板”進入“系統默認模板”頁面。
步驟 4 選擇要(yao)創(chuang)建的緩存版本和(he)類型(Proxy集群),單擊對(dui)應(ying)的“創(chuang)建為(wei)自定義模板”。
步(bu)驟(zou) 5 將“參數(shu)配置(zhi)”下的“multi-db”設置(zhi)為yes。
步(bu)驟 6 輸入新的模板(ban)(ban)名稱后(hou)單(dan)擊“確定(ding)(ding)”,創建自(zi)定(ding)(ding)義模板(ban)(ban)成功。
步驟 7 單(dan)擊“緩(huan)存管(guan)理(li)>購買緩(huan)存實例(li)”,創建Proxy集群實例(li)。
創建實例時,需將“參數配置(zhi)”選擇(ze)為“使用自定(ding)義(yi)模板(ban)”,并選擇(ze)如上步(bu)驟中創建的(de)自定(ding)義(yi)模板(ban),即可創建多DB的(de)Proxy集群實例。


創(chuang)建(jian)成(cheng)功后,可連接(jie)Redis查看是否(fou)為多DB實例(li)。